獲取更多信息請下載APP

2023首屆“對話科技成果轉化”高層論壇即將開幕!線上活動報名開始啦!

來源:北京科技報    發布日期:2023-02-17 13:47:25   閱讀量:0

會議介紹

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以“綠色低碳與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對話科技成果轉化”高層論壇將于2023年2月18日下午隆重召開,大會直播預約、閉門研討及線下報名工作已展開。

一、論壇名稱

首屆“對話科技成果轉化”高層論壇

二、論壇主題

綠色低碳與創新驅動發展

三、活動時間

2023年2月18日14:00

四、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

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二)協辦單位:

紹興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

福建安溪人民政府

(三)承辦單位:

國科創新智庫(北京)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安溪中關村領創空間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四)支持單位:

中智科學技術研究評價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全球智能制造與新興產業促進會、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軍民融合產業合作專委會、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北京分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軟件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清華大學產業創新與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友會辦公室、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北京創業投資協會、北京技術市場協會、北京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園協會、天津科技服務業協會、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北京科技報等.

歡迎關注新能源、新材料、碳中和碳達峰技術發展前沿趨勢和科創項目的地方政府代表、企業家、投資人、科研工作者通過掃二維碼填答報名信息參會。

首屆“對話科技成果轉化”高層論壇邀請了“地熱大家”汪集暘院士,稀土永磁材料專家沈保根院士,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得主、“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院士圍繞“綠色低碳與創新驅動發展”做主題分享。中科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中科海芯、認知光子等6家科研院所和企業中遴選出優質科創項目做現場閉門路演。

同時,還邀請到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副會長吳樂斌先生,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中國首席代表、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專家組專家何宏先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高級工程師、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秘書長劉慶蓮女士,以及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光大香港創新中心首席執行官、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理事王毅喆先生就創業投資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的話題進行主題交流。

此外,論壇還邀請了北京及地方政府和銀行代表就地方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做介紹,現場還將舉行重點合作簽約儀式。衷心歡迎政府項目負責人、企業家朋友、科研院所的專家老師、產業界人士、投資人蒞臨參會!

線上參與方式

會議主題:首屆“對話科技成果轉化”高層論壇

會議時間:2023/02/18 14:00-18:00 (GMT+08:00) 中國標準時間 - 北京

掃碼“報名入會”: 

#騰訊會議:852-208-935

報名說明: 掃碼后,點擊會議下方報名按鈕提交信息,僅限協會會員單位參與,審核后有效.

院士科學家介紹

汪集暘院士

汪集暘,生于1935年10月11日,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原籍江蘇吳江(現劃歸蘇州市),曾在杭州學習生活。1956年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水文與工程地質系,1962年在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獲蘇聯地質礦物學副博士學位,同年10月回國后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99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地熱能中心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地熱能中心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教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熱與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水資源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能源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沈保根院士

沈保根,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F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院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等。長期從事磁學與磁性材料研究工作,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獎”、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等。

王中林院士

王中林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王教授是2022年Nano Research Award,2019年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獎 (ENI award – The “Nobel prize”for Energy)、2015年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014年美國物理學會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獎、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和2011年美國材料學會獎章(MRS Medal)等國際大獎得主。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國際納米能源領域著名刊物 Nano Energy (最新IF:19.08)的創刊主編和現任主編。 

王院士是納米能源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他發展了基于納米能源的高熵能源與新時代能源體系;開創了基于納米發電機的自驅動系統及藍色能源宏大領域,與基于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的第三代半導體的嶄新領域;建立了壓電電子學、壓電光電子學與摩擦電子學學科;發現了六個新物理效應:壓電電子學效應、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壓電光子學效應、摩擦伏特效應、熱釋光電子效應和交流光伏效應。

協會介紹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

為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精準對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服務科技產業發展,經國家相關部門機構、科研事業單位、非盈利組織、高科技企業和投資機構等發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分會(全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分會”,以下簡稱“分會”)。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是科技部作為業務主管,科技部火炬中心作為受托管理部門并接受民政部監督管理的行業性、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分會將致力于促進會員、專家和專業機構之間的深入交流合作,推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服務體系和生態圈,探索完善高效規范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現科技、經濟的深度融合。

分會的核心發起單位包括: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研究會、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中國投資協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技術市場協會、中關村海外人才創業園協會、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關村泛亞機器視覺技術產業聯盟、天津市科技服務業協會、中安和平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軟件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培訓中心、上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友會辦公室等專業機構。在中智科技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榕、中國科協科學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等專家倡導下,分會邀請具有較高水平和影響力的海內外科技、產業、投資專家,組成科技產業智庫。

分會首任會長為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楊柏齡研究員,現任會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沈保根研究員。王中林院士、中科院創投吳樂斌董事長任副會長,汪集晹、胡文瑞、郭孔輝等不同科技領域院士做專家組特邀專家,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李閩榕理事長、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鄭浩峻主任做專家組召集人。

分會將積極鼓勵和服務會員單位的深入交流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專家資源、項目成果、產業信息等資源開放共享、市場化互惠合作。

秘書長:

劉慶蓮(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副秘書長:

陳浩(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堯陽(國科科技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成人短篇小说5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