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科技館之城”,青少年與大飛機設計師面對面
2月5日,民航博物館邀請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張馳,與廣大青少年們面對面,通過互動探究的方式,傳播館藏飛機和專題展覽中的科學知識和蘊含的科學精神。
記者/撰文 李慧 攝影/李慧
“老師,為什么這架飛機的機翼靠后?”“老師,C919的尾翼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老師,飛機發動機為什么有的在機翼,有的在機尾?……”民航博物館內,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各類飛機,爭相發言提問,現場儼然成為一個移動的科普大課堂。
2月5日元宵佳節之際,為響應“博物館里過大年”的號召,讓青少年們樂享科技寒假,進一步推動“科技館之城建設”,民航博物館邀請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張馳,與廣大青少年們面對面,通過互動探究的方式,傳播館藏飛機和專題展覽中的科學知識和蘊含的科學精神?;顒佑擅窈讲┪镳^主辦,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團委、童行書院協辦。
▲張弛為學生們講解里2飛機
館外展區的獎狀六、里2、C46、空客A310、三叉戟、BAe146、運七……室內展區的TB20、初教六、C919模型、米8直升機、運11、毛主席專機(伊爾14型4208號飛機)……博物館內陳列的航空器及模型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基本涵蓋了世界飛機變遷的主要機型。張馳帶領學生們在每一架飛機前駐足觀賞,并為大家講解答惑。他認為,作為一名航空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身體力行作科普,讓學生領會航空科學技術可以造福人類、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是非常有意義的。
▲《飛行器的秘密》科普講座
商用飛機是高端復雜的航空運輸產品,大飛機產業發展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和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在隨后的《飛行器的秘密》科普講座中,張弛結合自身經歷介紹商用飛機發展歷程及商用飛機設計、制造過程,并解讀了飛機安全性以及發展國產商用飛機的目的和意義。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的設計師,他還分享了C919在發動機與材料方面的創新。講座點燃了學生們的興趣,大家紛紛拋出各自問題,現場互動氣氛熱烈。
▲C919尾翼碳纖維復合材料
▲參觀講解室內展區
“飛機之所以可以起飛,是因為下面的力大,上面的力小,下面的力就推著它往上飛了……”還是三年級的高柏鍇同學,已經有了豐富的航空知識儲備,開始向身邊人科普飛行的原理。
四年級的趙逸凡同學解開了長期以來的疑惑,“之前我一直疑惑飛機危險性那么大,飛行員到底為什么要飛?但是我現在明白了,他們也顧慮到了危險性,但是對飛行的熱愛,不光是刺激,更是一種責任?!?/p>
▲雕版印刷作紀念
民航事業不斷壯大,不僅為我們的出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象征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張馳表示,“航空作為一個復雜巨系統,需要有更多人參與建立良好的工業技術基礎、文化基礎和人才基礎,而民航博物館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做這件事情?!?/p>
科技工作者是踐行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理論”的主力軍。張馳自身也是一名民航博物館的科普志愿者,他表示今年將計劃每月騰出1-2個周末專門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傳承航空情懷,讓航空知識走進校園,點亮孩子們的科學夢、航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