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多信息請下載APP

評論 | ChatGPT“狂飆”,中國科技企業應揚長避短理性決策

來源:北京科技報    發布日期:2023-02-22 10:12:33   閱讀量:0

火爆全網的ChatGPT盡管仍存在不足,但它顯示了AI技術的前景。我國企業應保持冷靜,根據自身優勢選擇相應發展策略,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撰文/ 羅中云(本報評論員) 編輯/丁林

2022年底,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發布了一款名為ChatGPT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可與人聊天對話,解答各類刁鉆古怪的問題,甚至寫一些看起來很有水平的報告、論文、情書、檢討等特定文本。很多人在與ChatGPT“攀談”后,認為它是目前為止較為接近人類水平的對話機器人。

盡管ChatGPT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不少瑕疵,但前景仍被廣泛看好。在這款產品面世之后,微軟、谷歌等互聯網巨頭迅速跟進——微軟發布了由ChatGPT支持的新款Bing搜索;谷歌也推出與ChatGPT競爭的AI產品Bard。在國內,百度宣布將于3月推出與ChatGPT相似的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新項目“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字節跳動、京東、360、科大訊飛、快手、網易有道等互聯網企業也先后宣布相關技術儲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可以說,ChatGPT的走紅帶動了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熱潮。作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最發達的地區,北京市迅速出臺了專門政策扶持頭部企業開展相關技術研發。例如,2月13日召開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明確提出將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著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近期,上海、深圳等地也陸續發布類似政策,只是各自側重點有所不同。

在這些政策的加持之下,相信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會迎來新的機遇。網絡“大V”任澤平發文稱: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中國科技公司和企業家應該好好反省,善用資本,減少內卷,推動創新。

不過,面對ChatGPT風潮,科技企業也要注意保持冷靜。產業的發展有自身特定的規律。一類先進的技術有沒有應用前景,最終是否有好的產業化表現,能否真正實現理想的商業價值,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些甚至是不可控的。我國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相關科技企業,更需要在“風口”保持定力,既不閉目塞聽、與先進科技脫節,也不盲目跟風、急躁冒進“大干快上”,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技術特點或優勢、資源稟賦、國家需求和市場情況等,作出科學理性的決策。


▲“文心一言”(Ernie Bot)研發時間線(圖片來源:百度)

其實,無論是國外的ChatGPT,還是國內的“文心一言”,都會用到底層的芯片、深度學習框架,以及最上層的搜索等應用技術。有條件的頭部企業可以大膽投入,開發類似ChatGPT的產品,參與行業競爭。其他企業則可結合自身優勢,著力開發相關基礎支撐技術、輔助技術或配套產品,或可著手開發基于ChatGPT的下游衍生產品,揚長避短、尋找自身的市場空間。當一眾企業圍繞核心技術或產品,各自發揮特長優勢,形成互補互助式的產業鏈、供應鏈時,這個產業就具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前景也更為可期。

成人短篇小说500篇